桓景剑刺瘟魔:相传在东汉时期,汝河有个瘟魔,只要它一出现,家家就有人病倒,天天有人丧命,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。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,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。病愈之后,恒景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,决心出去访仙学艺,为民除掉瘟魔。恒景四处访师寻道,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,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,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,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,在仙鹤指引下,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,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,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,终于收留了恒景,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,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。恒景废寝忘食苦练,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。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:“明天是九月初九,瘟魔又要出来作恶,你本领已经学成,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”。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,一盅菊花酒,并且密授避邪用法,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。恒景回到家乡,在九月初九的早晨,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,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,一盅菊花酒,做好了降魔的准备。中午时分,随着几声怪叫,瘟魔冲出汝河,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,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,便戛然止步,脸色突变,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,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,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。
·孟嘉落帽:在东晋时,有著名的 “龙山落帽” 故事。据《晋书》中《孟嘉传》载,九月重阳这天,晋朝大司马桓温及参军大将孟嘉等人登上龙山(今湖北江陵县西北的一座山),孟嘉观赏山景,连帽被风吹走也不知道。桓温叫人作文笑他,他也不示弱,作文答辩,一时传为佳话。
丁姑祠的传说:干宝《搜神记》云,淮南全椒县有一丁氏,嫁给同县姓谢家,由于谢家是大富户,她婆婆却凶恶残暴,虐待丁氏,强迫她干繁重的家务,经常遭到痛骂和毒打。丁氏最终忍受不住,在重阳节悬梁自尽。死后冤魂不散,依附在巫祝身上说:“做人家媳妇每天辛苦劳动不得休息,重阳节请婆家不要让她们再操劳。” 所以,江南人每逢重阳日,都让妇女休息,叫做 “休息日”。这位姓丁氏的妇人立祠祭祀,称为 “丁姑祠”。以后,每逢重阳节,父母们要把嫁出去的女儿接回家吃花糕;到明代,甚至将重阳节称为 “女儿节”。
戚夫人与重阳节:西汉《西京杂记》记载,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,戚夫人的侍女贾佩兰也被驱逐出宫,嫁给扶风人段儒,闲谈时曾提到她在宫廷时,每年九月初九佩茱萸,食蓬饵,饮菊花酒,以辟邪延寿。
王勃与滕王阁序:唐代诗人王勃的《滕王阁序》就是重阳节这天写出来的。当时,王勃的父亲担任交趾令,王勃前往探视父亲,九月初九路过洪州时,州牧阎伯屿正在重修的滕王阁中宴请宾客及部属。他想夸耀女婿吴子章的才气,便事先拿出纸笔请宾客动笔作序,所有的宾客都知道他的用意,没有人敢作。王勃事先并不知道州牧的用心,毫不谦让接过纸笔。州牧心中十分生气,立即派人在旁边看王勃书写。谁知道王勃才气不凡,文章越写越好,当写到 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 的词句时,州牧忍不住拍案叫绝。王勃从此一举名震诗坛。
重阳花糕的起源:关于重阳花糕的起源有不同说法。一种说法是,《南齐书》上说,刘裕篡晋之前,有一年在彭城过重阳,一时兴起,便骑马登上戏马台。等他称帝后,便规定每年九月九日为骑马射箭、校阅军队的日子,传说后来流行的重阳糕,就是当年发给士兵的干粮。另一则传说流传于陕西附近,传说明代的状元康海是陕西武功人,他参加八月中的乡试后,卧病长安,8 月下旨放榜后,报喜的报子兼程将此喜讯送到武功,但此时康海尚未抵家,家里没人打发赏钱,报子就不肯走,一定要等到康海回来。等康海病好回家时,已经是重阳节了,这时他才打发报子,给了赏钱,并蒸了一锅糕给他做回程干粮,又多蒸了一些糕分给左邻右舍。因为这糕是用来庆祝康海中状元,所以后来有子弟上学的人家,也在重阳节蒸糕分发,讨一个好兆头,重阳节吃糕的习俗就这样传开来了。